今年以來,廣南縣舊莫鄉板榔村依托自身資源優勢,把發展鄉村產業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,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,讓農民自愿將土地、荒山荒坡流轉出來,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掙錢,讓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。
走進舊莫鄉板榔行政村者茂村小組,遠遠的就能看見連片的壩子種滿了玉米,田野里到處是群眾收獲的身影。
廣南縣舊莫鄉者茂村小組村民陸顯明:“今年我家有3畝多的田地流轉給他們來種玉米制種,很劃算,不得苦不得累就可以有2000多元的收入。我還去基地里面務工,每個月也還有2400的工資?!?br/> 但在土地流轉初期,村民們也曾經擔心自己不種地,吃飯會成問題。板榔村黨員干部帶頭搞土地流轉,把者茂村的1100余畝土地全部承包下來,并自籌160余萬元,用于發放土地流轉租金,讓群眾放下了心。
廣南縣舊莫鄉板榔村黨支部書記陸開華:“我們每年每畝給老百姓土地流轉費是800元,有勞動力的群眾全部到基地里面務工。我們就組織了黨員干部抱團發展?!?br/> 為尋找到理想的土地流轉管理模式,陸開華帶領村黨員干部積極開拓渠道,經過市場調查,與文山文研百曉生種業公司合作繁育玉米雜交品種,種業公司以每公斤3元的價格托底收購,青儲玉米還可以賣給養牛廠。如今者茂村的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當起“甩手掌柜”,有的外出務工、有的繼續留在自家地里打工掙錢。
廣南縣舊莫鄉板榔村黨支部書記陸開華:“我預計一年種兩季,進這個村子的務工收入就會達到80多萬元。我們按照中等水平,每畝700公斤的產量來計算,公司給我們的是每公斤3元,這樣每畝就有2100元,另一方面,我們還有青儲玉米,每噸賣給牛場是350元,這樣算下來每畝土地的收入在2600到2700元?!?br/>